学风优良与否是关系高校办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作为本学期学院九大重点督办项目之一的校园文化建设工程的重点工作,学风建设的重要性再一次被强化。
一年一度的“学风建设月”活动是我院学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当又一个金秋十月来临,我院2011年“学风建设月”活动全面启动。以此为契机,学生处组织各系全面展开学风建设主题活动,以第二课堂为阵地、以品牌活动为载体,力促学风建设,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营造积极向上、自主创新、奋力进取的良好学习氛围。
一、优化“三早一修”机制
在今年的活动中,“三早一修”仍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本学期是学院校区功能调整之后的首个学期。李曲生书记指示:“燕岭校区要继续保持已有的良好学习氛围和生活习惯养成,国际商务系除了要继续保持自身浓厚的学风以外,还要带动和引领五山校区的学风继续向好的方向发展。”如何与时俱进,将学院30余年的“三早一修”翻陈出新?学生处在本次的“学风建设月”活动中,创造性地出台了一系列的新举措,有效地提高了“三早一修”的实效性。
1、重新界定“三早一修”的涵义。一直以来,我院“三早一修”主要指早操、早练、早读和晚自修。经过反复实践和研究,学院于本学期对“三早一修”的涵义重新界定为早餐、早练、早读和自修。学院认为:(1)“早餐”的营养搭配不仅对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着直接的影响,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学习质量都有着很关键的影响。只有吃好了早餐,学生才能够精力充沛地做好早练、早读甚至是一天的学习。(2)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早练”应该分为晨运和专业练习两方面,晨运主要包括早操、跑步、打拳和打球等运动,而专业练习主要包括视唱练耳、练琴、练舞、练书法和画画等跟专业有关的晨练。(3)“早读”主要指读外语(主要为英语)、普通话及跟专业有关的晨读内容。(4)“自修”指课外的一切自主学习行为,不仅仅包含晚自修,还应包括白天课余时间的自修。
2、进一步丰富“三早一修”的内容和形式。为进一步提升“三早一修”制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我院充分发挥各系积极性,针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年制、不同年级、不同民族的学生,有针对性地丰富、改进“三早一修”的内容和形式。
3、想方设法提高专业教师对“三早一修”参与力度和支持力度。上学期,学院采取专业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由各系安排优秀的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的早读、晚修,广受学生欢迎。本学期,各系将想方设法出台多项管理制度和激励措施,鼓励专业教师积极参与“三早一修”,并引导专业教师不断丰富和优化对学生的早读、早练和自修的指导内容,进一步完善相关的质量检查机制,例如课堂抽查、与平时成绩或期末成绩挂钩等等。
4、不断加大“三早一修”的宣传力度,利用新闻报道、宣传橱窗、讲座、班 会、集会、网络、国旗下的讲话等阵地,充分强调“三早一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针对性地分类介绍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表彰和宣传先进典范的事迹,或介绍国内外高校的先进做法,以此来营造浓厚的“三早一修”氛围,全方位地吸引学生对这一举措的关注,努力争取学生的理解、支持和积极参与。
二、全面铺开“金字塔”学习互助行动
“学习互助”是指学生个体之间或团队之间的朋辈式学习互相辅导行为。如果说,“三早一修”机制主要是从外在因素激励学生努力学习的话,那么“学习互助”行动则更多的是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凸显的是一种主体间行为,即把学生当成是一群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客体。我院学生的学习互助行动,主要包括“个体间互助”→“舍(宿舍)际互助”→“班际互助”→“系际互助”→“校际互助”,构成一个像金字塔一样拾级而上、层层展开的立体式学习互助体系,由此称之为“金字塔”学习互助行动。目前,我院主要开展的是系内学习互助和系际学习互助。
(1)系内学习互助。主要是指两个以上的学生自主组成的个体间学习互助小组、宿舍与宿舍之间组成的舍际学习互助小组及班与班之间组成的学习互助组织。
(2)系际学习互助。指系与系之间的学习互助行为,以五山校区为例,本学期国际商务系派出多名优秀学生分别到音乐系、美术系、信息技术系和舞蹈系,指导这些系的学生进行早读,而同样地,信息技术系也分别组织优秀学生给其它各系的学生进行计算机知识辅导员,其它各系类推。由此形成错综复杂的学习互助网络,内容涵括英语、音乐、美术、计算机、舞蹈,丰富多样,形式灵活,学生们踊跃参与,大呼受益匪浅。
(3)校际学习互助。我院在校际学习互助这一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接下来,学院和各系将充分利用周边高校的资源,积极开拓校际学习互助的路径,着力提高我院学生的学习视野,增强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切实提高我院学风建设的成效。
三、构建规范可行的学风建设巡查机制
1、两级上课巡查机制。本学期,学生处继续实行“学生处巡查 + 各系巡查”的两级上课巡查制度,规定学生处所有工作人员都按统一安排,每周一次不定期抽查学生上课情况,于早上7:45—8:15和下午1:55—2:15,在两个校区的教学楼巡查各系学生的课前准备情况及课堂行为规范情况,同时要求各系在周一至周五每天轮流安排一至两名辅导员,巡查本系学生的上课情况。
2、两级“三早”巡查机制。为及时掌握各系开展“三早一修”的情况,学生处领导分两校区带领各系辅导员代表,于早上的7:30-7:50期间,深入校园的各个角落、饭堂、面包房、课室、舞蹈室、琴房、宿舍等场所,全面巡查各系学生的早餐、早练、早读情况,并及时提出指导性意见。与此同时,学生处要求各系要主动安排系领导、辅导员甚至是专业老师积极巡查本系学生的“三早”情况。
3、错峰巡查机制。学生处充分利用错峰值班制度,每周一到周五晚上分两校区安排工作人员值班,在19:30-21:30期间,深入各系安排的晚自修课室、晚功场所、图书馆和宿舍等地方,及时摸查各系学生的晚自修情况,并积极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同时积极向各系和相关职能部门反馈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生排忧解难。
学生处在及时向各系反馈巡查结果的同时,也将详细记录和备案这些结果,并将结果纳入各系学生工作评估体系。
四、大力开拓学风建设新阵地
课堂是学风建设的主阵地。一直以来,我院狠抓学生课堂纪律及课堂行为规范教育,成效显著。本学期,学院在抓好课堂这一主阵地的同时,不断加大力度开拓学风建设新阵地。
1、学生寝室。学生在宿舍学习、生活的时间最长,人员最集中,问题也最多。学风好的宿舍,其成员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乃至学习成绩明显好于其它宿舍,而这些宿舍在一定程度上又可以起到引领或带动其它宿舍的辐射作用。所以,宿舍的学习风气对我院学风建设的影响至关重要。目前,我院有一部分的学生宿舍在内务、生活习惯、学习风气方面,还不是很理想。本学期,学院将狠抓学生寝室这一阵地,通过宿舍文化建设、宿舍学习小组建设等途径,全面建设“学习型寝室”,并每学年评选院级“十大优秀学习型寝室”
2、图书馆。图书馆是知识密集、人才集中的特定场所,它通过馆藏资料、网络学习资源、名家学术讲座及读书活动等途径,对培养优良学风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是学风建设的又一重要阵地。本学期,学院将进一步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图书馆的作用和意义,指导学生正确利用图书馆资源为自己的学习和成才服务,而不是过度沉湎于休闲、娱乐书籍。此外,图书馆也将大力推广本馆最新的网络资源信息,充分利用网络这一途径,有效提高学生对图书馆资源的兴趣和利用率。
3、校园文化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活动这一阵地对于学风建设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为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成效,我院紧密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以各个系均开展“系列化专业技能节”校园文化活动为抓手促进学风建设,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成为学风建设的重要平台,使行业专家、专业教师和全体学生通过此平台形成合力,共同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本学期,学院将进一步优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精心打造能够成为广外艺招牌的校园文化活动精品和品牌。
五、狠抓学生的养成教育
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这一内驱动力,使学生形成端正的品行,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对学风建设的开展有着事半功倍的成效。李曲生书记多次指示:要充分利用图书馆、课室、集会这三个重要阵地,有效提高我院学生的文明礼仪素养水平。本学期,学院将通过以下途径狠抓学生养成教育。
1、完善文明礼仪规范制度。本学期,学生处将制定和实施《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学生文明礼仪规范》,以此有力推动我院文明礼仪教育全面展开。
2、继续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月”系列活动。2011年上半年学生处推动各系开展文明礼仪教育活动,各系着眼于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将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与民族精神教育、传统美德教育、行为规范教育、感恩教育、劳动教育相结合,有效提高文明礼仪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共建“文明图书馆”。目前,有个别学生在图书馆存在一些不文明甚至是违纪现象,例如在阅览室、自习室抢座、占座、吃零食、高声谈话、随地吐痰、丢垃圾等不雅行为,对此,学生处将与图书馆一起,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联手共建“文明图书馆”。
4、强化育人意识。要求学生处全体员工要随时随地留意学生的言行举止,对于存在不文明行为的学生,要及时提醒和教育,并将这些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所在系和相关辅导员。
除了上述五大举措,学院还分别召开“文明修身·优化学风”研讨会、学风建设学生座谈会等,及时反思我院学风建设开展过程中的不足,凝练好的做法和经验,深入研讨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径。
学风建设是一项艰巨的系统性工程。希望通过这些举措,我院绝大部分的学生学习态度更加端正,学习动力明显增强,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学习成绩明显进步,切实有效促进我院学生学习风气的改善。
(学生处:李躜雯/文,方坚伟/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