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荣于2007年毕业于我院美术系(成教),在入读我院之前,她于2003年便毅然辞去广州一家待遇优渥的设计公司的工作,前往终年贫瘠干旱的韶关乐昌市石灰岩地区沙坪镇,做了一名薪酬只有300元的代课老师。
1999年,美术专业毕业的她幸运地进入广州一家外资玩具设计公司管理阶层任职,收入颇丰。几年下来,她在工作上如鱼得水,深受老板重视……美好的未来似乎就在不远处向她招手。可是,命运跟她开了个玩笑,一次偶然的探亲让她的人生轨迹发生了变化。2003年底,她回家探亲,因好奇跟着她父亲到他任教的梅花镇牛头桥小学玩。可是,眼前的一切让她惊呆了:在这天寒地冻的冬天,许多孩子穿着单薄的衣裤,光着脚丫走过崎岖的山路来上学。整个学校只有三个教师,其中一个年轻的教师忍受不了艰苦,就在几天前不辞而别了!孩子们见了她,都以为她是新来的老师,兴奋地齐声喊着:“欢迎老师!”她尴尬地连连摆手:“我不是你们的老师,我只是来玩的……”那一夜,她平生第一次失眠了,脑海里不断地浮现着孩子们那一张张稚气的脸和失望的眼神,她不禁暗暗动了心:要不,先给他们代几天课试试,反正回来也没什么事。对,就这么着!第二天早上她把这想法跟她父亲说了,他也挺高兴的,于是,她客串起了临时代课教师。
不知不觉,十多天过去了,探亲时间就要结束了,她跟孩子们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晚上,她收拾好行李,躺在床上却怎么也不能入睡。下午跟学生们告别时的情景又一次浮现在眼前:一群孩子围在她身旁,满脸渴求地望着她苦苦哀求“老师,是不是我们惹你生气了?您别走好吗?以后我们再也不会惹你生气了!您走了就又没有老师教我们了!”她心里不禁隐隐作痛,一个声音不断地在心里响起:“留下来吧!留下来吧!”,可是另一个声音又响起“不可以,代课老师只有300元的工资,怎么过日子啊?还有,你的都市梦呢,那可是你从小就期盼的梦想啊,你留在这里它要怎么实现?”她彷徨不决,于是向父亲倾述了自己的苦闷。父亲听了,欣慰地笑了:“孩子,你长大了,你自己要走的路你自己选择。不过乌鸦尚知反哺,你是山区的孩子,别忘了你当年是怎么长大的!”听了父亲的话,她回想起小时候那一位位可亲可敬的老师们,没有他们,她能有今天吗?想到这里,她终于做出了决定,马上打了个电话给广州的老板,向他提出辞职。老板很惊讶,以为她不满意待遇想跳槽,就说要给她加工资了,让她考虑再三,但她一再婉拒。那时,她心意已决。于是,都市里少了一位白领,大山深处则多了一位女教师。
山区的孩子爱学习,再穷也想读书。学生郑龙强,自幼失去母亲,一年四季都光着脚丫,他家穷,穷得连书包也没有,冬天也没有厚衣服。她为他买来鞋子、毛衣、书包等,鼓励他好好读书。她发现许多孩子因家境贫寒而辍学,便把工资拿出来,资助孩子们上学,为他们买来学习用品。其中,她资助了两个学生,平均每人每个月要资助200元。而她转正后每月的工资才八百多,每个月要花掉一半的工资去资助学生。但是她心甘情愿。冬天,山区的风很大,孩子们的手冻得像胡萝卜,脚丫也因冷而坐立不安。为了让他们安心上课,避免冻伤,她教孩子们拍手动脚,有节奏地朗读课文,为的是加快血液循环,增加热量。她还自费为孩子们购置了一个小药箱,里面有防冻霜、药用胶布、感冒药等。遇到有孩子病了,她就亲自带着学生去镇卫生院诊治,并替他们付医疗费。
2004年,由于郑荣一次错发的短信,使四川的赵先生知道了那里的情况,热心的他主动寄来了400元资助郑荣学校里的穷孩子上学,并表示以后还要继续资助。此事给了她很大的启发,她想: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要发动亲朋好友也加入助学的行列才能帮助更多的穷孩子。经过她的努力,乐昌、广州等地的朋友和热心人士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辍学的孩子也陆陆续续回到了课堂。原先误解她的广州老板也终于理解了,给予了她极大的支持和鼓励。后来,她还联系乐助会,在乐助会的资助下,部分辍学的孩子重新背起书包走进了课室。经过大家的努力,两年里她们先后一共资助了近两百人次的贫困学生上学。现在,当年受资助的学生已陆续学业有成并走上了社会,这些本来一贫如洗的家庭也渐渐地得到了改善。
2005年3月,她应邀来到乐昌市“希望之光”爱心助学募捐答谢晚会现场。在晚会上,她结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和社会各界关心教育的人士,其中就有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领导。当晚,广东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金铃现场采访了她,在采访过程中,现场观众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大家对她的肯定给予了她极大的鼓励。其实她觉得,她只是一名平凡的教师,她只是在做着许多平凡的人在做着的事。
2006年7月,乐昌遭遇了百年不遇的7.15水灾,当时她恰好身处灾区。情急之下,她迅速联络了广州乐助会。乐助会了解到情况后,及时往乐昌运去救人的物资。一幕幕感人的情景就在她的身边真实地发生着:一个村子几十户人家挤在几户未受灾的人家,大家有饭同吃,有被同眠,同舟共济,没有一丝怨言,只有相互理解和相互帮扶;乐昌长来镇的一个朋友为救一个住在河边的老人,撑着一个用汽车轮胎制作的简易筏子,吃力地划行在漂满带铁钉的木板的狭小巷子里,他未曾细想,一旦轮胎被刺破就是有去无回的结局!河边水流湍急,漩涡遍布,稍有不慎,结局同样无法想象!当受困的老人被救后刚离开几分钟,身后十来米处的房屋就轰然倒塌!事后她问他为什么这样奋不顾身,他淡淡地回答:哪有想那么多,你没看平时最吝啬的那户人家都接纳了十几户人家同吃同住?那或熟悉或陌生的平凡的人们让她更深刻地认识到,学有所成就应该回馈社会,只有懂得互助,懂得感恩,才能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理解,才能在人生路上走得更远!
为了给孩子们更好的教育,她一直梦想着能到高等学府继续深造。乐昌市政府领导和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的领导得知后十分重视郑荣的求学愿望。2006年2月,在乐昌市和我院的资助下,她来到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接受美术专业大专学习。在这里,她不仅学到了系统的美术知识,学院还免去了她的学杂费,领导、教师们给予了她无微不至的关怀。在政府、学院、老师们的关心和爱护下,她更坚定了要学好本领,将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带到她所从教的学校去,继续为山区教育奋斗的决心。
在学院的学习日子快乐而难忘,一眨眼,两年就过去了。2007年9月,经过努力,她通过招考成为一名正式在编教师,被分配到乐昌北部边远石灰岩乡镇沙坪的关山小学。那里山高路远,离市场很远,交通不便,大多数学生上学得步行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才能到校,中午只能吃早上从家里带去的冷饭菜。看到这些可爱的孩子们那么热爱学习,她感动了,她的朋友们也被感动了,就这样,他们纷纷动员身边的人给孩子们捐助了一批批的学习和生活用品,她还另外准备了不少学习用品随时送给有需要的孩子。
关山小学离她自己的家很远,她每个星期五下午要转五六趟车,才能回到一百多公里外的家,星期天一大早就要买好一个星期的菜匆匆赶回学校。而且学校当地水资源极度缺乏,经常连生活用水都无法保障。2009年10月,当地大旱,学校原本少得可怜的生活用水干涸了,她们只好到几公里外的村庄去提水。可是当地农民的用水也是靠平时蓄水池蓄的水,许多农民家里用水本来就很紧张了,于是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她们就像打游击一样,东家提半桶,西家提一水壶,严格控制用水,最大化地循环用水,好不容易熬过了令人心悸的干旱期。由于生活用水太珍贵了,对山区里的老师们来说,洗澡成了一种奢侈的享受,所以那段时间大家身上都常带着一股酸酸的汗馊味,星期五回到家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洗澡、换衣服,去学校前也是先把自己洗得干干净净的。看到她这么奔波,许多亲友纷纷替她惋惜,觉得她当初就不该回来,都劝她回大城市去。对此,她一笑置之。她清楚,自己也曾经在需要的时候得到过别人的帮助,现在山区的孩子们需要她,她舍不得走。
为了山区的孩子,她的青春无怨无悔!
(学生处李躜雯/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