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教育 > 劳动教育 > 正文

“谷乡慢城”赋振兴 劳动教育促美育——基础教育学院“文青传薪火”实践队赴陆丰市上英镇开展社会实践

发布日期:2023-09-01    作者:     来源:     点击:

暑假期间,基础教育学院“文青传薪火”实践队赴广东省陆丰市上英镇半埔思源学校开展为期12天的返家乡社会实践。团队以陆丰市“谷乡慢城”景观示范带为抓手,结合地域发展特色开展了调研和教学,包括走访乡村调研、以“稻”为主题的诗词、音乐、舞蹈、劳动、朗诵、儿童剧兴趣班课程以及田园运动会,累计受益人数200余人,成效喜人,得到学校领导、老师以及家长们的广泛认可。通过本次实践,实践队成员深入了解了乡村产业和教育领域的现状与挑战,引导青少年体会劳动之美,珍惜劳动成果,同时丰富学生想象力和培养创新意识,提升青少年向上向善的道德修养,助力乡村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稻”为引,深入调研

实践队以“稻”为指引,通过实践前期与半埔村当地居民、村委会干部的交流和走访观察,提高了实践队对当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建设情况的了解。实践队还对比调研了周边的多个村落,对当地的基础建设情况进行记录,在走访的过程当中挖掘“谷乡慢城”景观示范带特色,团队合作撰写调研报告,为当地高质量发展出谋献策,得到当地政府和学校的广泛认可。

            图:实践队成员走访调研

以“稻”为题,创新课堂

实践队以“稻”为主题,结合前期调研以及地域特色,自主创编以“稻乡”主题教材并设置“稻语班”、“稻艺班”、“稻穗班”、“稻诵班”四个特色班级,围绕诗词、音乐、手工、舞蹈、朗诵、戏剧、体育等内容展开教学。依托原创教材,实践队引进项目化学习的教学模式,采取分班教学的方式,围绕设计项目、项目准备、入项活动、小组探究、公开展示和评价方式六大步骤开展教学,引导学生学会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创新、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合作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多维度发展,实现核心素养的落地,为乡村教育注入新活力,促进当地教育高质量发展。

以“稻”为根,原创作品

挖掘“稻”的深刻内涵,寻其深根源远流长,以其内涵设计项目化成果作品。实践队成员作为2023年全国大学生“两弹一星”宣讲团成员,为青少年宣讲两弹一星精神,引导青少年发扬劳模艰苦奋斗的精神;诗词课程为青少年讲解田园劳作的相关诗词,在诗词课堂中融入诵、唱、跳、画等,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有效性。舞蹈课程以“生活中的舞蹈”为项目,截取当地居民的劳作动作设计舞蹈动作,呈现原创舞蹈作品;劳动艺术课程以“生活中的工艺”为项目,搜寻传统乡村工艺美术,打造精致的乡村工艺系列作品;朗诵艺术课程,以“生活中的语言”为项目,在与当地居民的交流当中收集素材,编创诗歌排演朗诵作品;音乐课程以“生活中的音乐”,带领学生收集、传唱乡村民谣,奏响民谣里的纯真韵律。书法课程紧扣“稻”、“谷”二字进行教学,通过介绍“稻”“谷”的来源与演变过程,让青少年了解稻谷的来之不易,感受汉字的魅力。体育课程,开展以“稻”为主题的一系列运动会项目,其中包括:田中种稻、储水种稻接力赛、背对背运稻,并采取“稻谷币”积分制,让青春在田园中大放光彩。各班最终的学习成果在“折稻·择道”成果汇演当中顺利展出。折一稻,择一道,以文育人,以劳悟美。

图:实践队作品化成果展示

“文青传薪火”实践队成立三年以来,始终立足文化育人并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实践队在2023年暑期社会实践中,更是进一步结合当地特色,围绕当地“谷香慢城”景观示范带。通过开展前期调研,提高实践的可行性和针对性,课堂上实施以“ 稻” 为主题的项目化教学,在教学中引导青少年积极参加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同时,也形成了以劳育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育人模式,进而在当地打造了“谷乡慢城”+“劳动教育”的文化名片。

图:活动合影

(基础教育学院“文青传薪火”实践队:文图)


五山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瘦狗岭路463号                    燕岭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燕岭路495号

海珠校区地址:广州市新港中路艺苑南路29号                  龙洞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龙洞东路128号

天平架校区地址:广州市天河区天平架兴华直街338号      花都校区地址:广州市花都区花山镇山前大道福源水库19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