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2024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的通知

作者: 时间:2024-06-19 点击数:

各二级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提出“完善覆盖全学段学生资助体系”的要求,加大我省学生资助及助学贷款政策的宣传力度,根据广东省教育厅统一安排,现组织开展2024年暑假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活动,相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活动主题

国家资助伴你成长,助学贷款助力成才。

二、活动目的

(一)宣传党的十八大以来学生资助工作取得的成就,让学生资助政策走进千家万户。

(二)让更多的受助受奖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资助政策宣传活动,深化学生的诚信、励志、感恩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

(四)调研我省经济困难家庭对各教育阶段学生资助政策和国家助学贷款政策的了解情况,形成有质量的调研报告。

三、地点和时间

活动地点:面向全省,以粤东粤西粤北等欠发达地区为重点。

活动时间:2024年暑假(7月-8月)。

四、活动形式

(一)立足当地学校和学生。继续加大国家学生资助政策在各地各学校尤其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学校的宣传力度,发挥好当地学校在宣传国家资助政策中的组织作用,重点关注初中、高中毕业生群体。充分发动高校在校学生、受助学生利用暑期返家期间在家乡宣传解读国家学生资助政策。

(二)深入农村社区。积极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活动,在社区、街道、集市、公园等人流密集区域,设立“资助政策咨询点”,悬挂张贴宣传横幅海报、派发国家资助政策宣传手册,举办“资助政策宣讲会”及“资助政策交流会”等宣传活动。

(三)密切联系群众。增强针对性,走进社区街道,走进农村,走进偏远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走访学生家庭,到群众中去,加强政策宣传,消除盲区和死角。

(四)扩大宣传渠道。充分利用网络新媒体优势,扩大线上政策宣传影响力。加大中国学生资助(jybzzzx)和广东省教育厅(gdsjyt)微信公众号的宣传,方便群众快捷、详细了解国家资助政策。积极联系当地广播、电视、网站等大众媒体,深化宣传效果。

(五)充分发挥“资助宣传大使”的典型示范作用。充分发挥受奖受助学生宣传生力军作用,组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奖学生、励志成才典型等受助学生担任“资助宣传大使”,发挥政策传播与励志引领的作用。

五、招募组织

本次活动面向我校各学院进行队伍招募,每个学院申报队伍不超过2支,每队由8-10名在读大学生组成,时间安排建议在5天到10天,同时至少有1名指导老师带队。“双百行动”高校活动地点优先安排在结对县。有意向申报的请填写《2024年“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项目申报书》和《团队申报汇总表》(附件1、2),在6月12日前统一交至学生资助管理中心汇总,由学生工作部组织推荐3支队伍上报至省教育厅。

六、活动安排

(一)7月上旬,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资助政策宣传手册、生源地贷款申请指南、展板、队旗等电子版资料发放到各宣传队伍。相关资助资料待上级部门下发后再通知领取。

(二)活动期间,各队伍按计划赴各地开展“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宣传活动。届时国家助学贷款承办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广东省分行将派员加入部分立项队伍,共同开展宣传活动。

(三)宣传活动结束后,各队伍开展活动总结,并报送相关材料。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将宣传成果整理汇总,根据活动安排将分别推荐“优秀实践队员”“优秀指导老师”“优秀调研报告”至省教育厅(附件3、4、5,各队推荐优秀实践队员和优秀指导老师各1名,学校推荐各1-2名至省教育厅)。

七、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强化保障。宣传解读好国家各项学生资助政策是实现“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的重要环节。各学院要高度重视此活动,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专人负责,根据专业特色创新宣传模式。对上级立项的队伍将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学校立项将结合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开展资助政策宣传,对成果突出的资助宣传队伍给予适当的经费支持。

(二)加强培训,确保安全。各学院要加强宣传队成员的学生资助政策培训、安全意识培训,在确保学生安全的前提下提高资助政策宣传活动的成效。各队伍在活动过程中如遇到紧急情况可及时与当地教育部门联系寻求帮助。

(三)及时总结,提交材料。各立项队伍按要求将活动总结报告、调研报告、相关照片(6-8张以上)、新闻报道等材料(电子版)于9月2日前发送邮箱:xszz@gtcfla.net。(邮件主题命名为:学院名称+队伍名称)。

联系人:张永兴、朱伟丹,联系电话:020-38458372。


附件:1.项目申报书

2.团队申报汇总表

3.优秀实践队员推荐表

4.优秀指导老师推荐表

5.调研报告参考格式

学生工作部

2024年5月30日


版权所有:太阳成集团tyc33455cc学生工作部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