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中新经纬客户端1月15日电(赵佳然)
近年来,随着智能手机的功能越来越丰富快捷,电信诈骗手段也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让人们防不胜防。近日,一名做科研工作的女博士就在5天内被诈骗了85万元。
这是怎么回事呢?
来源:新华社
女博士“涉嫌非法洗钱”,5天汇款85万元
据广州日报报道,1月6日下午5时,在广州医科大学做实验的女博士饶源(化名)接到一个自称是民警的电话。对方表示饶源在北京开的一张银行卡涉嫌洗钱,涉及金额128万元,要她向警方说明情况,同时要求她找回所有的银行卡和密码。
饶源的聊天记录
来源:广州日报
饶源回家找到了所有银行卡,随后对方给她一个网站地址,弹出两份文件,开头都写着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一张是“冻结管收执行命令”,第二张是“刑事拘捕令”,饶源的名字和身份证号都在上面。文件盖的红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北京市最高人民检察院”,这个印章显然不对,但饶源并没有留意。“看到自己被通缉,直接就蒙了。”
饶源收到的“刑事拘捕令”
来源:广州日报
随后,饶源接到了来自“检察官”的电话,要求饶源把钱汇入所谓的“国家账户”,帮助自己解除嫌疑。饶源当时完全相信对方,甚至把对方当做救命稻草。她向家人、朋友网络平台等多个渠道借钱,最终把85万元打入四个“国家账号”,1月11日打入最后一笔钱时,她发现这些所谓“公检法人员”都已联系不上,这才发觉自己上当并报案。
饶源29岁博士毕业,也是入选2017年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中的三百人之一,可以说是人们心目中“高智商人群”的代表。我们印象中容易成为电信诈骗的受害者的通常是老人,或是知识面不够广的人群,为什么像饶源这样高学历的青年也会轻易受骗呢?
来源:新华社
高学历也会被诈骗?网友这样说
这位女博士被骗的经历在网上引起了讨论的热潮,一些网友表示:女博士科研精神值得敬佩,骗子太可恨:
@陆地上潜水:希望大家不要谴责被骗的女博士对科研以外的事情不闻不问或者傻什么的,而是多去谴责那些诈骗人吧,每个人关注于自己有兴趣的活动,兢兢业业,而不害人,这是社会的希望。
@远益清100:专注科研的女博士被骗,如果嘲笑女博士,以后还有谁会踏踏实实搞研究,还有谁会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做贡献。不是她防骗能力差,是她对工作太专注了。
还有网友表示:重视科研没错,但也应该增加社会阅历:
@巴巴利的小啊猴73846:敬佩这种十年如一日的科研精神,但是希望能多关注身边的事。
@小御帅:就是社会阅历不够而已,而且全国这么多高学历的,看新闻不要以偏概全。
@重庆热心市民李先生:不管你什么士,社会才是大学堂,多接触社会吧,以后就少上当受骗。
据饶源透露,自己10年来都泡在实验室,生活圈子有限,她不仅对新闻与社会热点没有兴趣,就连自己的微信朋友圈的功能都是关闭的。长时间与外界的“隔离”让她对电信诈骗的警惕心微乎其微,在对方的花言巧语之下不慎跌入了陷阱。
卖房举债最终倾家荡产,教授也落入诈骗陷阱
无独有偶,以往也出现过类似的电信诈骗事件,诈骗金额竟高达千万元。
去年8月,广州一名退休女教授遭遇冒充公检法的电信诈骗,被骗走钱财高达1058万元。
该教授称,5月初她在家中接到自称“检察院”办案人员电话,对方告知她名下银行卡涉嫌“148万元特大诈骗案”,让她用传真机接收“检察院传票”。事主看到“传票”惊慌失措,十分紧张,随后便积极配合“资金调查”以证明清白。经“检察官”的怂恿,事主最终变卖了自己的房产,以筹集更多资金。最后,“检察官”以保密为由要求该教授单独汇款,将教授四处筹集起来的上千万元分数十次转走。
来源:新华社
2016年,清华大学54岁黄姓教授遭电话诈骗,损失人民币1700余万元。对方以“信用卡遭冒用盗刷,要监管帐户现金”为由,用电话和聊天软件陆续诈骗被害人,让其信以为真,遂数次向骗子的账号汇入巨款,直到家人点醒她才惊觉上当。在调查过程中,警方发现部分遭骗资金在台湾的ATM机上取现,最终逮捕8名嫌犯。
据警方介绍,冒充公检法的诈骗虽然在整个诈骗案件中的占比不到10%,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却最大,受害者往往几乎倾家荡产。
从这几起事件来看,上当受骗的对象不分学历高低,我们应擦亮眼睛,提高警惕性,让骗子没有可乘之机。
这几类骗子的“台词”需警惕!
如今临近春节,也是各类诈骗的多发期,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几类最易出现的骗术,如收到这样的信息千万要警惕:
1. “年底手头紧,借我点钱”
2. “我是领导,帮我打款”
3. “免费送礼,只需支付快递费”
4. “做点网络兼职,来钱快”
5. “转发朋友圈,集赞送礼”
6. “您有违章罚款未缴”
7. “年底贷款,利润低,到账快”
8. “代售打折火车票,百分百有票”
9. “您的机票已取消,请点此链接改签”
10. “您今年社保有结余,请缴费提现”